崇禎在最後的日子,為何盼不來勤王的救兵?
本 文 約 4500 字
閱 讀 需 要 15 分 鍾
在中國曆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中,崇禎帝朱由檢大概是最具爭議的了。畢竟,一方面此公雖然有著種種的性格缺陷,卻並非因為驕奢淫逸而丟了天下,甚至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還算得上勤勉節儉。另一方面,與那些丟失了大半天下、最終困守愁城的末代皇帝相比,直至被逼自縊於煤山之前,大明核心領土的「兩京一十三省」至少還有半數在這位皇帝的掌控之中。
那麼既然崇禎帝不算一個昏君,又仍有放手一搏的政治資本,為什麼在李闖大軍逼近北京的過程中,始終沒有看到有所謂的「勤王之師(指古代君主遭遇內亂或外患時,臣屬率領軍隊前往救援的軍事力量)」呢?要釐清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拿起歷史的顯微鏡,從「唐王案」「孫大案」和「許都案」入手,來撥開歷史的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