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國家隊對於全紅嬋的態度也算罕見「寬容」和認可。陳若琳公開表態:「她的天賦和努力,我們都看在眼裡,真正的考驗是後續賽事成績。」這句話挺實在,既沒有無腦捧,也不給壓力,但話中也有門檻——只有賽場表現,才能決定是否回歸國家隊。這樣的風格,其實也貫穿在張家齊的成長中。張家齊當年也並非一路順風,靠的是最後時刻的突破,才成大將。專家們也認可這一點,他們分析:頂級運動員成才路上,「階段性沉寂」其實是精進和調整的必經過程。科學研究也認為,如果在成長發育階段不適時調整,過度壓榨很容易造成長期傷病和心理創傷,反而是廣東隊這種「先調整,再衝刺」的模式,在世界體育圈越來越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