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三面受敵的局面,就算是諸葛亮,也是無能為力。
終於,當魏國大軍到來的時候,漢中守軍當中,終於有人開始投降。你雖然敢於一戰,但是想到家族的興亡,最後還是決定投降。
畢竟,就算投降了,土地還是你們家的,你家依然還能過著富足的生活。而投降之後,魏國那邊,也會因為你主動投降,給你一個不錯的官職,以後你還是能過上很好的生活。反倒是繼續抵抗,很有可能牽連整個家族。
於是很快,漢中淪陷,魏國迅速殺入益州。同時,東吳也沿著長江,進入了益州地區。隨著魏國的一支精銳,突襲到了成都,諸葛亮只能帶著劉禪,開城投降。而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在投降安頓好劉禪之後,諸葛亮返回了劉備的宗廟,自焚而死。
至此,蜀漢滅亡。
如果諸葛亮不曾北伐,這或許就是蜀漢政權的另一種結局。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諸葛亮的幾次北伐,雖然消耗了蜀漢政權的大量國力,但同時,這幾次北伐,也讓蜀漢政權充分感受到了外部壓力。這就讓整個蜀漢,可以將內部矛盾,轉移成了外部矛盾,繼而團結起來。
而如果諸葛亮沒有北伐,就以劉備去世之後,益州內部的情況來看,此時的蜀漢,內部已經是矛盾重重。在無法轉移內部矛盾的情況下,就算諸葛亮能耐再大,也無法解決這種矛盾。
最終,蜀漢反倒是有可能因為內部矛盾,更快的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