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很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了17次,卻成千古名作
前言:
李清照,才情橫溢的千古女詞人,留下無數傳世佳作。
然而,她卻有一首詩,被人戲稱為「最懶的作品」——全詩僅寥寥數語,卻把一個「花」字重複了整整17次!
乍一看,仿佛是隨意堆砌,毫無匠心,但奇怪的是,這首詩不僅沒被批評敷衍,反而成為千古名作,被後人推崇不已。
到底是什麼樣的詩句,能讓一個字重複17次還絲毫不顯單調?
天生麗質難自棄
李清照,原名易安,號易安居士,出生於書香世家。
父親李格非是當朝禮部員外郎,母親王氏乃狀元之後。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薰陶下,李清照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
詩詞歌賦信手拈來,琴棋書畫無一不精。
據說她5歲就能作詩,10歲便能寫出傳世佳作。
年方18,李清照出落得亭亭玉立,美艷不可方物。
一雙似喜非喜的丹鳳眼,搭配著如瀑青絲,再加上婀娜多姿的身段,無不令人心馳神往。
偏生這般傾國傾城的美貌,又偏偏有著絕頂的才情,真可謂人間少有。
李格非知女莫若父,自然捨不得將掌上明珠許配他人。
他立志要為女兒覓得一個才貌雙全、學富五車的郎君。
金風玉露一相逢
機緣巧合之下,李清照與翰林院學士趙明誠的兒子趙成美相識。
兩人一見傾心,情投意合。
趙成美對李清照佳人才女的雙重身份愛慕已久,而李清照對這個滿腹經綸又彬彬有禮的男子也頗有好感。
在父母的撮合下,兩人喜結連理。
新婚燕爾,夫妻恩愛,琴瑟和鳴。
白天,兩人一起吟詩作對,品茗論道;晚上,則攜手泛舟西湖,賞荷吐蓮,好不愜意。
李清照發自內心地感慨:"有爾同銷萬古愁。"
她以為這樣的好日子會天長地久,卻不想命運弄人。
時亂世遷令人愁
元佑六年(1091年),朝廷黨爭愈演愈烈。
作為元祐新政的支持者,李格非被罷官外放。
一向疼愛女兒的父親,就這樣離開了李清照的身邊,令她倍感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