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這是朝廷徵求民意,實際上是霍光導演的一齣戲,他讓賢良文學放開手腳批評桑弘羊的政策,自己在旁邊做好人。
桑弘羊當然明白霍光的用心,但他別無選擇,作為這些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他必須為自己辯護。
有個細節很有意思:在整個辯論過程中,丞相田千秋始終保持沉默。這個老狐狸看得很清楚,這是霍光和桑弘羊的較量,他只要明哲保身就行了。
辯論的結果,表面上是妥協,實際上是霍光的完勝,廢除酒類專賣,顯示了新政府的開明;保留鹽鐵官營,維護了國家財政,桑弘羊的政策被部分否定,政治聲望大損。
霍光通過這次會議,成功塑造了自己體恤民情的形象,從此以後,朝野上下都知道,大將軍是個好人,御史大夫是個壞人。
這就是政治的藝術,霍光用一場辯論會,不費一兵一卒,就削弱了最大的政治對手。
二十一歲的終局與歷史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