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想,一個爹,尤其是像李世民這麼牛的爹,能對自己兒子給出這麼高的評價,那是得有多喜歡?這四個字,分量千鈞,既是欣賞,也是一種期許。在李世民心裡,李恪絕對是繼承自己江山的「潛力股」。
可問題恰恰就出在這。李恪太優秀了,優秀到晃了所有人的眼,也動了某些人的蛋糕。
當時太子是誰?一開始是李承干。可這位太子爺後來非要作死,學突厥人、搞謀反,被李世民給廢了。太子位一空出來,機會就來了。當時最有競爭力的有兩個,一個是後來的唐高宗李治,另一個就是咱們的主角李恪。
李治是長孫皇后的兒子,也就是嫡子。他舅舅是誰?是當時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李治性格比較溫和,說難聽點就是有點懦弱。而李恪呢,文武雙全,能力超群,又是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
按理說,為了大唐的江山,選李恪這個能力強的,不是更靠譜嗎?
李世民自己也是這麼想的。他一度真的動了立李恪為太子的念頭。他把長孫無忌叫來商量:「我想立吳王恪為太子,你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