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能不能打不好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寧可戰死絕不投降
歷朝歷代都有統兵將領投降敵軍的案例,唯獨清代是個例外,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一直到宣統退位,被視為國家根本的八旗軍隊,似乎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而且從歷次的戰爭來看,八旗將領心中好像都有一個信念——寧可戰死絕不投降。
在近三百多年的時間中,八旗軍隊被敵軍重兵包圍的案例數不勝數,別的且不說,單就乾隆朝就有傅清慘死西藏,兆惠被困黑水營,明瑞被圍小孟育等,他們當時都處在絕境,但都抱著決一死戰的態度,堅決不向敵軍投降。
那麼不禁要問,八旗將領為何會有如此堅定的信念,為何骨子裡就沒有投降的思維呢?分析起來,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一、愛新覺羅氏家族對滿洲貴族確實不薄
歷史上大多數王朝在建立之後,都會對開國功臣行飛鳥盡良弓藏之政治慘劇,最典型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在位時數次血洗功臣,將原本股份制的國家變成了朱家的獨資公司。這種大肆屠殺功臣的做法,自然會讓文臣武將或多或少地出現離心離德的情緒。
在大明國力強盛的時候,這種情緒還難以體現,但是到了崇禎時期就集體爆發出來了,祖大壽、洪承疇、孔有德以及後來的吳三桂等,在危急關頭都選擇了背叛大明。
而清代皇帝對開國功臣始終懷有感恩之心,賜予高官厚爵,讓其子孫世代傳承。建立起了一個以皇帝為中心,以滿洲貴族為枝葉的統治集團。
因此,清代湧現出了一大批貴族世家,鈕鈷祿氏、赫舍里氏、佟佳氏、富察氏、葉赫那拉氏等家族,哪一個不是有始有終,對皇帝忠心耿耿。
換句話說,滿洲貴族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大清王朝這個大家庭中的成員,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國家有危難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捍衛自己的利益,除了奮命拼殺以報皇恩外,沒有其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