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有一句台詞,說:「兒女眾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寧靜」。這句話很對,父母的言行,對兒女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在我們周圍,我們不難發現,有一些親兄弟姐妹,在父母離世後,會形同陌路。彼此本應該是除了父母之外,最親的人了,為何會成為陌生人呢?
其實問及原因,大同小異,因為父母的偏愛。說白了,父母從小是不是區別對待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之間以後的關係如何。老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父母做不到對孩子一視同仁,有些許偏心,其實能理解。但偏心到了一定程度,天差地別的待遇。也不能怪一直被你「利用」,卻得不到任何「好處」的孩子,心灰意冷了。
醫生護士長期在醫院工作,早就見慣了人情冷暖,可一些事態真相,依然讓她們感到唏噓。
一位從事護士工作十多年的姐姐說,在醫院能看得很清楚,那些在父母生病的時候照顧在身邊的,大抵都不是父母最心疼的孩子,可他們做得越多,也被挑剔的也最多。
而父母最疼愛的孩子,哪怕什麼都不做依然會被父母惦記,父母生病的時候偶爾來一次醫院,出院的時候來接一下,就被說孝順。相比那個真正孝順的孩子對父母的付出,真叫人覺得不公平。
可世界的奇妙之處就是因為這樣的一物降一物吧。從來沒有什麼所謂的公平,尤其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中,哪怕是那個大度的孩子,久了也會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總有一天會心寒。
莉莉是家中老大,有一個弟弟。原本四口之家,沒有太多的子女,負擔不會很重,如果兩個孩子都有出息,那麼子女長大後各自安居,父母也會晚年安穩幸福。壞就壞在,莉莉的弟弟從小被媽媽寵壞了,慈母多敗兒,一輩子為兒子操心,一輩子也就有操不完的心,父母越是對他擔憂體諒,兒子反而越是不爭氣,不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