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霸權的代價:為了幾匹馬,敢滅一個國
什麼叫霸權?霸權就是:我看上的東西你敢不給?那我就滅了你的國,自己去拿!
你以為漢武帝只打匈奴?錯!只要地圖上能畫到的地方,他都要插上漢朝的旗幟。南邊滅了南越國,東邊滅了朝鮮,西邊把手伸到了中亞。
最典型的就是伐大宛(前104年-前102年)之戰。 起因很簡單,漢武帝聽說大宛國(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有「汗血寶馬」,想買,人家不賣還殺了漢朝使者。換個軟弱的皇帝可能就忍了,但劉徹是誰?
「既然不賣,那就別怪我搶了!」
他直接任命大舅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先後兩次遠征。第二次更是動員了6萬大軍,帶了10萬頭牛、3萬匹馬作為軍糧和運輸工具,浩浩蕩蕩跨越萬里黃沙去攻城!
很多人說漢武帝瘋了,為了幾匹馬值得嗎?兄弟們,這根本不是馬的事兒,這是立規矩!他要告訴西域三十六國: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當然,這代價也是慘痛的。為了支撐這43年的戰爭,漢武帝幾乎得罪了全天下的人。國庫打空了怎麼辦?「算緡告緡」!向富商收重稅,鼓勵百姓互相舉報,把中產之家罰得傾家蕩產。鹽和鐵這麼賺錢?「鹽鐵官營」!國家全部壟斷,誰敢私賣就砍腳。
那段時間,史書記載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 老百姓日子苦啊,到處是流民和起義。但漢武帝鐵了心:寧可透支當代,絕不遺禍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