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夯實白天基礎
確保白天喂養充足高效,記錄24小時總奶量/輔食量是否達標。
優化白天小睡,保證白天睡眠質量,避免白天過度疲勞導致夜間睡眠不安。
第二步:優化睡前喂養與程序
睡前最後一餐(離睡覺前30-60分鐘)確保寶寶吃飽。
嚴格執行固定的睡前程序,幫助寶寶預知睡眠的到來。
關鍵:打破「奶睡」!在寶寶清醒時放入小床,用其他方式哄睡。
第三步:調整夜間應對策略
區分需求:夜間醒來,先嘗試非喂奶方式安撫(輕拍、噓噓聲、抱起輕搖)。如果寶寶持續哭鬧超過5-10分鐘,再考慮喂奶。
「迷糊奶」策略:如果必須喂奶,儘量在寶寶半夢半醒(「迷糊」)狀態下喂,喂完立刻拔出乳頭/奶瓶,輕輕拍嗝後放回小床,不要讓寶寶完全清醒或吃到睡著。這有助於弱化「清醒-吃奶-睡著」的完整鏈條。
逐步延遲或縮短:對於非飢餓性夜醒,可以嘗試「延遲滿足」。比如,寶寶一小時醒一次,第一次醒來等2-3分鐘再去安撫(非喂奶),第二次等5分鐘,逐步延長等待時間,讓寶寶練習自我安撫。對於因飢餓醒來的喂奶,可以嘗試每次減少一點奶量(如減少30ml),逐步過渡。
第四步:關注特殊時期
生理性厭奶期/出牙期/生病期:這些時期寶寶可能食慾下降或不適,夜醒增多是正常的,應暫時放寬要求,滿足需求,待度過特殊時期再繼續調整。
媽媽回歸職場:與照顧者溝通好喂養和安撫方式,避免寶寶因分離焦慮而更依賴夜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