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運動員是不是只要一沉寂,就會被外界徹底否定?最近圍繞全紅嬋退役、缺席比賽的各種爭議滾烤網上,聽得人心裡也不免打鼓:她到底怎麼了?還會回到國家隊嗎?其實,類似的問題並不新鮮,每逢成績波動、成長階段遇到瓶頸,總會有不少人唱衰,也有人堅信這只是青年運動員成長路上的必經坎坷。全紅嬋的現狀其實正是被大家把這種焦慮和希望拉到最大。
跳水一直是廣東體育的一塊金字招牌,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其實都少不了廣東隊「打磨」。郭晶晶、何沖都是從這裡走出的世界冠軍。老底子裡,廣東省隊特別會養人,有個很著名的經驗教訓就是,跟才華橫溢的運動員較勁,不如讓他們在合適的時機回爐重造。何沖在里約奧運周期時,就曾被國家隊階段性放棄過。他沒氣餒,廣東教練為他量身制定調整方案,技術、體能,每一個細節都要重來。那陣子,他默默練、默默拼,終於在全國錦標賽上一把力壓群雄,滿分發揮,直接殺回國家隊,還鎖定了奧運資格。這種「在省隊調整、再度騰飛」的模式,如今也為全紅嬋提供了參考和信心。她的暫別不是下坡,也不是逃避,而是一場必要的修行。換個環境,也許能放下包袱,更專心琢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