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家族有多厲害?他的子孫不論有才無才,皇帝最少要給二品官

2025-09-29     花峰婉     反饋
2/3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就在范文程打算在科舉道路上更進一步之時,滿洲八旗入侵遼東,他與兄長不幸被俘,成為了八旗貴族的奴隸。

當時,後金大汗努爾哈赤並不重視漢人,所以像范文程這樣的讀書人,是沒有出頭之日的,只能給滿人當牛做馬,還要忍受無休止的歧視和凌辱,他在鬱悶中度過了長達九年時間。

努爾哈赤時期,范文程已經展示出了不錯的軍政素養,在一次戰爭中,他曾建言獻策,被努爾哈赤採取,結果後金果然打了勝仗。

即便如此,范文程的地位也未得到改變,一直到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後,他這才迎來了人生的轉折。

皇太極認為,滿清作為少數,且地盤小、人口少,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須重用漢人,因為漢人中不但有頂級文臣謀士,也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可以彌補後金的不足。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皇太極開始重視范文程,讓范文程進入文館任職,負責出謀劃策,制定規章制度,還要兼顧政治、經濟等方面建設。

有了文館這個平台,范文程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後金對明朝、朝鮮、蒙古的戰爭中,他都貢獻良多,既能運籌帷幄,制定合適的戰略戰術,也能披掛上陣,持刀與敵人拚死相搏。

據說,皇太極利用反間計除掉遼東督師袁崇煥之事,范文程就是謀主之一,這件事被記載在他的墓志銘上,說「公進秘謀,縱反間,總制獲罪去」,總制即總督,就是指的袁崇煥。

范文程在勸降明朝官員、將領這件事上,也是很有成就的,他飽讀史書,口才很好,許多明朝將士被他說服,比如孔有德、耿仲明投降後金,就是他一手操作的。

因為功勞卓越,范文程得到了世襲游擊的職務。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建清後,封范文程為內秘書院大學士,在外交、軍事、人事和刑事訴訟等方面都有涉及,是皇太極身邊的第一謀臣。

當時,皇太極手下的漢人有很多,比如洪承疇、三順王,等等,文臣武將都有,所以范文程的壓力小了許多。

這一時期,范文程對內改革官職,使後金政權正規化;對外則積極招納明朝臣民,在籠絡人心這件事上,做了卓越的貢獻,比如他建議禁止八旗燒殺搶掠,對於來投降者,「官來歸,復其職;民來歸,復其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滿清統治階層,范文程起到居中調和矛盾的作用。

那時候,范文程在後金地位尊崇,不但皇太極對他推崇備至,就連多爾袞兄弟也很敬佩他,但皇太極與多爾袞卻圍繞權力有著深刻的矛盾,他往往從中穿針引線,居中調和,從未維護了政權的穩定。

02

皇太極時期,參與國政的一般是諸王貝勒及議政大臣,范文程雖然不是議政大臣,卻參與了所有機密決策,皇太極經常深夜召他入宮,一談就是一整晚,但凡遇到軍國大事,都要與他商議之後再決定。

皇太極晚期,各種詔書和撫諭各國的敕書,基本都是范文程完成的,而且從未出現謬誤。

可以說,皇太極在對明策略上之所以能成功,范文程功不可沒,是清朝初期漢人文臣的第一人。

與范文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洪承疇,洪承疇雖然才能也很卓越,卻不受皇太極重視,只被當做顧問來使用,未獲得任何官職。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洪承疇是明朝官員出身,且降清態度不堅定,而范文程未出仕明朝,履歷更乾淨,也更忠心於清朝。

皇太極如此寵信范文程等漢臣,引起了一些王公貴族的不滿,他們認為漢人只能當輔助,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怎麼能讓他參與決策呢?

但是,皇太極卻反問,「沒有范文程這些漢人的謀劃,你們能保證入關滅掉明朝嗎?」

雖然有皇太極庇護,但漢人政治地位低下的局面,並未得到改變。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後,范文程被編入漢軍鑲黃旗,豫親王多鐸向來看不起他,為了羞辱他,竟然搶走了他的妻子!

這件事讓范文程惱怒無比,卻又無可奈何,好在攝政王多爾袞為他出頭,嚴厲懲罰了多鐸,還將妻子還給了他。

此後,多爾袞繼續尊崇范文程,讓范文程籌劃入關之事,范文程在軍事、政治上做了分析,認為清朝表現上的敵人是明朝,實際上農民起義軍才是心腹大患,為此他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方針政策,主張八旗儘早入關,同時要安撫民眾、嚴肅軍紀。

順治元年(1644),多爾袞率十餘萬大軍向山海關進發,適逢吳三桂與李自成大戰,范文程又主導勸降吳三桂,最終幫助清朝成功入關。

對於入關的口號,范文程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清軍應該以為崇禎帝復仇及剿滅李自成作為政治綱領,以此來爭取漢族人心和明朝官僚的支持:

義兵之來,為爾等復君父仇,非殺百姓也,今所誅者惟闖賊。官來歸者復其官,民來歸者復其業。師律素嚴,必不汝害。

在范文程的努力下,清軍入關的阻力大大減輕,最終順利攻入北京,正式入主中原。

清朝入關之後,順治帝及多爾袞給予了范文程以崇高禮遇,以內三院大學士特加少保兼太子太師銜。

范文程之所以沒像洪承疇一樣成為漢人宰相,是因為他生病了,但他的權勢其實高於洪承疇,因為史書說多爾袞將軍政事務都交給他處理。

這一時期,范文程的主要工作是緩和民族矛盾,鞏固清朝統治根基,比如人才任用,土地和稅賦改革,等等,為清朝實施了一系列仁政。

對於范文程頒布的一系列政策,南明大臣史可法曾說,「清朝實施了這麼多仁政,得到了人心,以後我們要收復舊地,恐怕就難了!」

隨著清朝逐漸削弱南明勢力和農民起義軍,多爾袞開始實施一系列激化民族矛盾的策略,比如剃髮令、圈地令和逃人法,等等,范文程極力反對,兩人因此產生矛盾。

范文程審時度勢,認為「若忠於幼君,難免遭到迫害;依附多爾袞,亦非所願」,兩難之際便選擇稱病在家。

此後,多爾袞曾打算迫害范文程,但被順治帝所組,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帝又晉升范文程為一等子爵,並授予議政大臣之職。

03

范文程晚年雖然多病,參與政務比較少,但他對順治帝的影響很大,他不斷向順治帝灌輸漢人文化及治國思想,使得順治帝成為一個漢化程度很高的皇帝,順治時期的許多決策,都可以體現他「文德綏懷」的理念。

順治帝有多推崇范文程?

有一次,范文程臥病在床,順治帝十分著急,竟然「親調藥餌」,讓人送給范文程喝。

順治十年(1653年)范文程因病退休後,順治帝十分想念他,便讓人繪製其畫像,懸掛在宮中顯眼的地方,時不時觀看,范文程身體允許的時候,他還會親自召見並賞賜金銀。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因病去世,享年69歲,康熙帝為他上諡號「文肅」,並親自書寫匾額「元輔高風」賜給他的家人。

范文程一共有六個兒子,按照排序分別是:范承蔭,范承謨,范承勛,范承斌,范承烈,范承祚。

除了早逝的范承祚之外,其他五人都不簡單。

范文程長子范承蔭曾任鑲黃旗漢軍都統,在平定三藩之亂時戰死。

范文程次子范承謨,是將范氏家族推向巔峰的人物,他在順治時期考中進士,康熙時期在擔任浙江巡撫時政績突出,因而被提升為福建總督。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起兵造反,范承謨覺察到靖南王耿精忠有反意,便上書康熙帝,建議暫停撤藩,以拉攏耿精忠。

不料,范承謨派去的人剛走,耿精忠就起兵造反了。

起初,耿精忠打算拉法范承謨入伙,便派人請范承謨赴宴,福建巡撫劉秉政已投靠耿精忠,便催促范承謨前往,范承謨孤身前往,耿精忠對范承謨威逼利誘,范承謨不為所動,還將耿精忠大罵一頓。

耿精忠忌憚范承謨在福建的威望,擔心殺了他會引起民變,便將他囚禁在大牢中,還給他戴上沉重的刑具。

范承謨不願意同流合污,便選擇絕食,竟然八天都沒死。

後來,耿精忠又派劉秉政去勸降,范承謨卻拼了老命,一腳將其踹倒在地上,還大罵說,「眾反賊當受朝廷誅殺,我先奪你魂魄!」

康熙十五年(1676年)9月,清軍攻克仙霞關,耿精忠便打算投降,又擔心罪行暴露,便將范承謨、從弟范承譜及賓客53人殺害。

范承謨死前穿上御賜衣帽,向著北方皇宮的方向三拜九叩後赴死,死後遺體被丟棄在野外,但被手下許鼎收容。

康熙十六年(1677年),范承謨的遺體被運送到京城,康熙帝得知其生前事跡後,感動地流下眼淚,下旨內大臣、侍衛出迎,還追封他為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賜諡號為「忠貞」。
呂純弘 • 4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