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一則認為碑是前611年楚莊王三年立的,頌楚莊王滅庸國功勳。其他觀點還有,說是楚王功績歌頌,或者越王不壽兒子朱句的祭山辭。
總之,沒統一意見,有人覺得是夏代真跡,有人說是戰國偽古,甚至宋代偽造。碑文字奇詭,類似鳥蟲篆,但走樣了,不是向壁虛造。
學術界把岣嶁碑列為中國八大天書之一,和倉頡書、夜郎天書、仙居蝌蚪文、東巴文並列,被比作古文字的哥德巴赫猜想。破解它,能填補先秦文字空白,了解夏商周過渡期文化。
為什麼這麼難破解呢?一是字形太古,象形痕跡重,但不屬於已知體系,筆畫彈性大,婀娜多姿,像劉禹錫說的璃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