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積蓄的秘密
2018年,我開始暗中調查我們各自的財務狀況。這聽起來很荒謬,夫妻之間居然要"調查"對方的財務狀況,但是在我們家,這確實是必要的。
四十年的AA制生活,讓我們各自的財務完全獨立。我知道我自己有多少存款,但是對宋志遠的財務狀況卻一無所知。偶爾我會好奇,以我們差不多的收入水平,他應該有多少積蓄?
那年年底,我們去銀行辦理一些業務。在等待的時候,宋志遠接到一個電話,內容好像和投資理財有關。我聽到他提到了一些數字,但是不太清楚具體情況。
"你在做理財?"我好奇地問。
"嗯,有一些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他簡單地回答。
"收益怎麼樣?"
"還不錯。"
這樣的對話在我們之間很常見,點到即止,從不深入。我們對彼此的財務狀況都保持著一種禮貌的距離。
但是那天晚上,我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宋志遠的身體真的出了問題,我需要知道我們家的真實財務狀況。不是為了占有他的錢,而是為了做好規劃。
我開始留意他的一些財務行為。比如,我發現他經常收到銀行的簡訊,內容都是關於理財產品的。我還發現,他的銀行卡比我想像的要多,除了工資卡,還有好幾張其他銀行的卡。
有一次,我趁他洗澡的時候,偷偷看了一眼他放在桌上的手機。螢幕上顯示著一條銀行簡訊:"您的理財產品已到期,本金加收益共計185萬元已轉入您的帳戶。"
185萬!我當時就愣住了。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按照我們的收入水平,這麼多年的積蓄應該不會有這麼多才對。
難道他在做什麼高風險的投資?還是他的收入比我想像的要高?
我開始暗中觀察,發現宋志遠的理財行為確實比我活躍得多。他不僅有定期存款,還購買了很多理財產品,甚至還投資了一些股票和基金。
而我,這些年來一直只是簡單地把錢存在銀行里,偶爾買一些保本的理財產品。我的存款總數大概是800萬左右,這是我四十年工作和積蓄的結果。
但是宋志遠的財務狀況顯然比我複雜得多,也豐富得多。這讓我開始懷疑,我們的AA制是不是真的公平?
第八章:危機的預兆
2020年,新冠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也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都在家裡待了很長時間。這是我們結婚四十年來,第一次有這麼長的時間朝夕相處。
在這段時間裡,我觀察到了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比如,宋志遠每天都要查看手機上的理財軟體,關注各種投資產品的收益情況。他的理財知識比我想像的要豐富得多,經常能夠準確預測市場的走勢。
"你什麼時候學會這些的?"有一次我忍不住問他。
"這些年一直在學。"他說,"錢放在銀行里只會貶值,必須要理財。"
"那你為什麼從來沒有跟我分享過這些知識?"
"你又沒問過。"他理所當然地說,"再說,我們是AA制,各自管理自己的錢。"
這句話讓我心裡很不舒服。確實,按照我們的規矩,各自的錢各自管理,但是作為夫妻,難道不應該互相分享一些有用的信息嗎?
更讓我感到不平衡的是,這些年來,我的存款一直在緩慢增長,主要靠的是工資積累和簡單的定期存款。而宋志遠顯然通過理財獲得了更多的收益。
如果說我們的起點是公平的,那麼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們之間的財富差距可能已經很大了。這樣的AA制還算公平嗎?
2021年,宋志遠的身體狀況明顯惡化。他開始頻繁地往醫院跑,各種檢查和治療的費用也越來越高。按照我們的規矩,這些費用仍然要各付一半。
但是我開始懷疑,以他的財富狀況,這些醫療費用對他來說可能根本不算什麼。而對我來說,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有一次,醫生建議他使用一種進口藥物,效果更好但價格很貴,一個療程要花費5萬塊錢。按照AA制,我需要承擔2.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