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被公主府的侍衛叉了出去,趴倒在地。
她大聲地咒罵著,說受了我的矇騙,才會去告夫君,不然她怎會做出這種事情。
她可能後悔了。
若是不告趙王。
至少目前為止,她還可以靜觀其變,還可以作為一個被趙王牽連的受害者被大家同情。
可現在,她是毒婦,是連累家族的罪人,是一個只能同富貴,不能共患難的小人。
民心不會同情她。
只會排斥她,厭惡她。
公主府的門緩緩打開。
我款步而出,走到一身狼狽的王妃——宋清面前。
她通紅的眸子恨恨地盯著我,撲上來就想打我,卻被侍衛拽住,像一隻掙扎的鲶魚。
人,不管有多麼厲害的手段。
最恨的時候,還是會靠本能用打、殺來釋放仇恨。
宋清也不過如此。
曾經,她在我面前,是一座高山。
但現在,她卑賤如泥。
而且,很快就會被歷史的洪流沖刷掉所有痕跡。
我捂著嘴笑了。
「我說你就信了,你好笨啊!」
「啊!放開我,我要跟你拼了,賤人……」
「啪」的一聲,我一耳光抽在了宋清的臉上。
16
這一巴掌,我早就想打了。
等了六年才打到。
有點晚了。
那就多打幾下。
我一連扇了她幾十個耳光,直到她口鼻流血,我的手掌發疼才停了手。
我甩甩手腕,輕聲道:「這只是剛開始,後面還有……等著我的大禮。」
她終於清醒了一點,目光驚恐地盯著我。
「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咚咚」地磕起了頭。
「我錯了,我錯了。
「我不該那樣對你,我求你饒我一命。
「求你放過我們母女倆,我帶著玉姐兒離開京城,一輩子都不會再出現在你面前。
「你現在已經是公主了,而我一無所有,你就饒了我這一條賤命吧……」
她哭得好可憐。
圍觀的人群多了起來。
有人漸漸開始同情起她。
我冷笑一聲,一腳將她踢開。
「你一無所有是你和趙王貪婪所致,是你們遭了報應,如果能將我娘的命換回來,我可以不當公主!」
我穿過人群,大步流星地去往京兆府,敲響了府門前的登聞鼓。
隆隆的鼓聲穿透京城。
人群漸漸聚攏來。
我放下鼓棒,大聲道:「我要狀告曾經的趙王妃——宋清,狀告她欺辱良善,縱火行兇,草菅人命。
「我要告她恩將仇報,忘恩負義,背信棄義。」
那一日,所有人都知道了我娘蘇義蘭做的事。
她救了宋清一次,兩次。
可她的女兒——我,卻差點兒被宋清燒死在馬廄,並為奴為婢六年。
若非我假裝失憶,又練就了一手按頭的絕技,只怕活不到現在。
曾經,我民告官,要挨三十大板,卻不一定能讓高高在上的趙王妃傷筋動骨。
陛下可能罰她禁足,罰她幾個月的俸祿,抑或者罰她抄抄《女戒》,這便是極好的結果了。
這不是我想要的。
如今,我官告民,以公主之身狀告她一屆罪婦。
這叫痛打落水狗。
她會遭報應的。
果然,宋清被罰流放至邊疆。
她的女兒玉姐兒則被送回了趙王府,與老太妃關在一起……
那一日,我被京城的人盛讚有情有義。
蘇義蘭是我的養母,我年僅八歲,就念念不忘她的恩情,苦心孤詣為她報仇。
最後,終成大事。
我的故事傳遍京城。
無數的說書先生連夜寫本子,將我的故事傳得到處都是。
而皇帝也為了證明趙王十惡不赦,給我賞賜無數。
這成了趙王造反帶來的硝煙下為數不多的讓人津津樂道的事。
17
城外的十里亭。
押解囚犯的囚車會從此處經過。
宋清趴在一個板車上。
天寒地凍,板車上鋪了一層草。
她屁股處挨了三十大板,加上上次的傷還沒好。
她已經去掉了半條命。
她恨恨地盯著我,眼睛密布著紅血絲。
她虛弱地說:「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
「彼此彼此,陰曹地府你好好等我幾十年,到時候,我們到閻王爺面前算算帳,我會親眼看著你下油鍋。」
「你小小年紀,如此陰毒,我詛咒你,一輩子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哦,你倒是想要兒子,可你一輩子也沒生出來個兒子,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她張大嘴巴,眼睛瞪得極大,一臉不敢置信。
我笑道,「只要你的頭風一直發作,你永遠都不可能有兒子的。」
「你對我做了什麼?你到底對我做了什麼?」
我只是將給馬用的禁情粉每次給她按頭的時候都提前抹在指尖上,僅此而已。
可給馬用的,即便是微量,對人來說,也足夠了。
我微微一笑,沒有回答她。
讓她一輩子都帶著這個疑惑,一輩子都解不開這個謎。
我給了衙役一瓶藥膏,吩咐道:「給她抹上,不用治好,讓她能活著到邊疆便好,本宮在那裡給她找了個活兒,等她人到了,還指望她干幾十年活呢。」
官差應下。
宋清的眼角流出了眼淚。
她嘴唇翕動。
我分辨出來,她說的是,「讓我死」。
呵!
對現在的她來說,死是最舒服的。
可我說過,要殺人,還要誅心。
邊疆之地,我已將她的事跡傳得到處都是。
我娘的名聲在京城雖然不顯。
但在邊疆,她是赫赫有名的蘇女俠。
她救死扶傷,急公好義,有無數擁躉。
他們會好好照料這個害死了蘇女俠的罪人。
我目送宋清遠去,心中的那一份執念終於慢慢放下。
一股虛脫感席捲全身。
我騎馬緩緩歸家。
在城門口,我看到望眼欲穿的長公主。
她看見我,焦急的面龐露出笑容。
我精神一振,拍了拍馬,快走幾步。
在她身邊停下,翻身下馬,便撲入了她的懷抱。
她摟住我,輕輕撫摸著我的頭髮。
「都過去了,一切都過去了。
「恭喜我兒,大仇得報。
「從今後,事事皆如意,歲歲享平安。」
我失母。
她喪女。
從今後,只有我們兩個相依為命了。
我的仇已經報了。
可她的仇卻還沒有報。
18
趙王的造反大軍本以為是一群烏合之眾。
可誰能料到,其中竟然出了幾個將才。
一路打到了碩陽地帶。
而且,這幾年,皇帝不僅僅防武將。
也防各個封地上的王爺,籌謀著收回各個王爺在封地的種種權利。
其中,他最厭惡的是梁王。
他當政十年,將梁王已經換了將近十個封地。
每換一次封地,梁王便要遷居一次。
每一次遷居,都傷筋動骨。
梁王的封號從最初的荔城王、雍丘王、楚王、太阿王……轉變成如今的梁王,已經換了十幾個封號。
即便如此,皇帝也沒有饒過他。
教導自己的子孫一定要防著梁王。
因為先皇在世時,最疼愛的兒子就是梁王,而梁王也的確文武兼備。
這樣的日子,梁王受夠了。
故而,趙王謀反之後,接連有許多對皇帝不滿的王爺造反。
號稱數百萬的造反大軍轟轟烈烈從四面八方打往京城。
最可怕的是,蠻夷聞知消息,也開始侵擾邊境。
一時之間,皇帝焦頭爛額。
而這個時候。
國師算了一卦。
他說我朝禍亂之始,皆因紫薇帝星命數被攪亂。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驚。
國師唯一一次算出來紫微帝星,還是幾十年前,太后誕下雙胞胎那一次。
那時,國師說,太后腹中懷有紫微帝星。
他這一言,讓太后穩固了地位。
讓皇帝一出生就被封為太子。
也讓他自己因為窺探天機瞎了一雙眼睛。
而這一次,他留下這一句,便就此坐化。
讓皇帝連想要恨人,也找不到人來恨。
還不得不故作大方,將他厚葬。
其實,皇帝背地裡摔了許多杯盞。
那段時間,後宮嬪妃各自閉門,不敢去觸霉頭。
而宮女太監們噤若寒蟬,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砍了頭。
即便如此,京城裡也開始流言,說當年太后為了讓皇帝登基,故意曲解了國師的話。
國師的原話是:太后腹中第一個出生的便是紫微帝星。
最先從太后肚子裡出來的偏偏是長公主。
太后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認一個女子為紫微帝星。
便改口說,她腹中的男兒才是紫微帝星。
自那以後,皇帝和長公主便有了不同的命運……
皇帝順風順水。
長公主一路坎坷。
長公主曾經並不明白,同樣都是太后的孩子,為何太后並不喜她。
剛開始,她以為是太后格外重男輕女。
後來,她想明白了。
是因為太后一見到她,便想到自己犯了欺君之罪。
便只能離她遠遠的。
以此來麻痹自己。
因為恐懼,產生了憎惡。
我想,太后和宋清還有點像。
都無法面對自己內心的愧疚,換著法子折磨她愧疚的人。
可能這就是人性吧。
長公主說:「都是國師的錯,那個糟老頭子終於死了,明天去給他上一炷香吧。」
19
國師在大昭寺坐化。
法慧和尚接待了長公主。
他容色無喜無悲,在長公主祭拜完之後才緩緩開口。
「國師這些年來過得並不如意。
「當年,太后曾找過國師,說若國師說出真相,才是害了公主。
「先皇不會承認未來的儲君是個女子,大臣也不會同意女子登基,如此會為公主帶來殺身之禍。
「但隱瞞此事,國師心中終究有愧。
「在坐化前,能將心中多年鬱結疏散,對國師來說,這是喜事。
「長公主,您也看開些吧。
「尋常人承擔不住天命,多知道一些,反而害了他,阿彌陀佛。」
長公主一直沉默。
她看了國師居住的地方。
極其清簡。
一榻,一桌,一凳,一個書架。
他過的幾乎是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離開時,長公主微微鞠了一躬,便轉身淡然離去。
我跟在身後,也行了一禮。
我忽然覺得。
這世上,似乎沒有誰活得容易。
先皇被騙。
太后隱瞞了一輩子真相。
國師心中有愧。
而皇帝雖然登基,卻一直忌憚長公主。
至於長公主,則完全被這個預言給害了。
人活一世。
總想提前知道未來的結局。
可提前知道了,又怎樣?
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啊!
回程的路上,長公主輕鬆許多,仿佛在身上的重擔忽然卸下來了。
她說:「知秋,你娘為何給你起這個名字?」
我臉上忍不住露出溫柔的笑容。
「娘親撿到我時,我已被許多葉子蓋住,若她當時沒有發覺,就會從我的身上踩過去。
「可娘要落腳的瞬間,察覺不對,及時往後退了,用長劍指著我。
「娘說,她以為我是仇家安排的暗器。
「幸好,我哭出了聲……
「自此,娘便給我起名知秋。」
一葉知秋。
一枚枚葉子覆蓋住了一個叫作知秋的小姑娘。
長公主笑了。
笑著笑著,眼角有了淚光。
她看著悠悠遠山,平靜道:「太后說我的女兒是災星,趁我虛弱強行將她抱進宮去。
「我以為她只是讓我們母女不能相見。
「誰知道,她會將一個剛生下的孩子溺斃……
「她好狠的心啊!
「她要為她的兒子鋪路,可我從未想過妨礙陛下的路。
「為什麼連一個孩子也容不下呢?」
長公主一輩子也不會原諒太后。
太后臨死前,曾想見長公主。
可長公主以自己要祭奠夭折的女兒為由拒絕了。
我想,這可能就是他們常說的父不父,子不子。
在長公主這裡,則是,母不母,女不女。
太后死不瞑目。
長公主將來會心無掛礙嗎?
20
下山的路很長。
忽然,冒出來一隊刺客。
這一次的刺客目標明確,直奔長公主而來。
而彼時,我們上山又下山,已經人困馬乏。
被刺客圍攻,長公主很快就落於下風。
我和她背靠著背,擊殺刺客。
她靠著的是和駙馬學的功夫,而我靠的是我娘傳下來的蘇家劍法。
在趙王府的那幾年,明白自己和趙王妃有著不死不休的仇後。
每一個早晨,我都不敢辜負。
聞雞起舞。
用樹枝練劍。
練完再重新睡下,和眾人一起起來。
一個人什麼時候都應該有自保的力量。
但人力終有盡時。
當刺客一波又一波地湧來時,我就知道,今天的命恐怕要交代在這裡。
長公主拚命為我搶來一匹馬,將我一把送到馬上,一拍馬屁股,馬馱著我,飛速朝著小道跑去。
「快走!去向陛下求救兵,快!」
我愕然回頭。
我瘋了嗎?
去求陛下?
這刺殺都有可能是他乾的。
他不火上澆油便不錯了。
可長公主的聲音遠遠傳來。
「好孩子,聽娘的話,快去向陛下求救,陛下會來的。」
我仿佛看見長公主眼中的熱淚。
那一刻,我有點想哭。
我已經失去了一個娘,不能再失去另一個娘。
她叫我好孩子。
我便不能不聽她的話。
我快馬加鞭地回到京城。
等到皇宮,卻被宮衛攔住。
我不顧規矩,高聲嚷嚷。
終於,出來了一個公公。
他看我一眼,尖聲道:「陛下宣玉華公主進宮。」
我快步向御書房走去。
終於見到了陛下。
我哽咽道:「陛下,我娘在雞鳴山上遇刺,求陛下救援。」
皇帝不急,他讓我將事情細細說來。
我有求於他,只好忍住急切,將事情一一道來。
待說到「長公主讓我向陛下求救」時,他臉上露出了古怪的神色。
「皇姐當真如此說?」
「是!」我語氣肯定,神情急切,「尋常人家尚且姐弟連心,更何況娘親與陛下是雙生的龍鳳胎,更是心有靈犀,關鍵時刻,娘親最信任的只能是陛下,永遠都是陛下。」
皇帝沉默了。
他擺擺手,讓我下去。
我剛想開口。
領我進來的公公含笑道:「公主別急,陛下早已派人去救長公主殿下了,您就在宮裡靜待佳音便是。」
我翹首以望。
從白天等到夜晚。
又從夜晚等到下一個白天。
然而並沒有喜訊。
反倒等到了長公主的屍體。
她的臉頰上有一道長長的傷口,顯得面目猙獰。
身上還穿著早上出門時,我親手為她挑選的月白衣衫。
如今那衣衫滿是鮮血,血將衣服染得紅紅黑黑。
皇帝垂下眸去,一聲嘆息。
而我抱著長公主的腦袋哭得撕心裂肺。
21
長公主的葬禮因為戰事,辦得很是低調。
我緩了幾日。
才知道趙王已帶人打到了通城。
在通城,他們遇到了激烈的抵抗。
為了動搖皇帝的軍心。
趙王拿出了撒手鐧,公布了陛下的又一條罪狀。
他說當年抵禦蠻夷時,大將軍葉瀟本可以不死。
是皇帝嫉賢妒能,故意無視葉大將軍的書信,不派兵增援,讓大將軍三萬人對敵三十萬。
並且還怕大將軍不死,在大將軍出征前喝的茶水裡下了藥。
不然,大將軍怎可能戰死沙場。
這個消息傳到京城,引起一片譁然。
有人說是假的。
是趙王的造謠。
有人說是真的。
當年的葉大將軍在軍中屢立戰功,又娶了陛下嫡親的姐姐長公主為妻,難免功高震主。
「陛下忌憚理所應當,古往今來,有幾個大將是善終的呢?」
我不置可否。
他們都說錯了。
陛下忌憚的從來都不是葉大將軍。
甚至,也不是長公主。
而是他內心的恐懼。
這世上,真正將國師的預言當真的,除了太后,就是皇帝。
他太害怕長公主了。
幼年時爭寵,打壓長公主。
長大了爭權,限制長公主。
明明他已經登上了高位,他可以學著做一個真正的帝王,用自己的政績去回應那則預言。
可偏偏,他用了陰謀。
這為人所不齒。
京城流言紛紛,我自閉門不出。
趙王的攻心戰,一個接一個拋來。
又說,長公主之死,是陛下所為。
只因為當年國師預言的紫微帝星根本不是陛下,而是長公主。
所以,多年來,長公主一直遇刺,皆因陛下想要掃除障礙。
這流言隨著長公主的死,甚囂塵上。
傳遍了大江南北,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人性就是如此。
人活著的時候,不覺得怎樣。
可一旦人死了,各種惋惜,哀嘆,可憐命運的不公都冒出來了。
可有什麼意義呢?
長公主已經死了啊!
皇帝對我大肆封賞,以此來反擊他忌憚長公主的流言。
我照單全收。
錢財嘛!
不嫌多。
收了賞賜,便要謝恩。
一日,我照常在偏殿等陛下接見。
卻聽兩個宮女在屏風後議論。
「陛下明知道玉華公主是個假冒的,為何還是一次次封賞呢?也不知她一個假冒的,怎麼有這麼大的膽子收下封賞。」
「呵,不過是哄長公主開心的玩意兒罷了,長公主願意認她,陛下便成人之美,讓長公主以為女兒還活著而已,人嘛,誰還沒個念想呢?嘻嘻!」
嘻你個頭。
我垂眸快速釐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皇帝一早就知道我的身份是假的啊。
難怪,他能允許我活著。
可他怎麼就知道長公主真正的女兒一定死了呢?
除非,當年溺斃那個孩子的時候,陛下在場……
宮中規矩極大。
宮女不會隨意說話,更不會如此肆意妄為。
這一切都是陛下授意。
給一個甜棗,打一個巴掌。
原來皇帝也愛用這招。
呵!
我想明白了,依舊坐著沒動。
良久,一個公公出來,笑容滿面,卻格外虛偽。
「陛下,今日沒空見公主,公主請回吧,另外,近日城中來了許多亂民,公主還是在長公主府待著,無事不要外出。」
一句話,將我禁足了。
我其實也懶得外出。
趙王打下了通城。
距離京都三百里地。
聽聞他軍中出了一個神將。
那神將神勇無比,尤擅謀略。
他以一己之力幫趙王收編了其他諸王的軍隊,打服了梁王,如今是天下最大的一支軍隊。
我不由得感慨。
誰能想到,趙王一個草包,竟然有這麼多人幫他,而且他真的快要造反成功了呢?
皇帝不甘示弱。
他向天下發布了討賊詔,公布了趙王的十大罪狀。
其中一個罪狀,赫然是趙王親自火燒了葉大將軍的糧草。
才讓原本可以撐一個月的大軍,只撐了十天就被絞殺殆盡。
天下亂紛紛。
民心亂糟糟。
趙王和皇帝,互相將對方的隱私抖了個底朝天。
讓全天下的人,看了一個又一個笑話。
事實證明,他們都不是好皇帝的人選。
可天下終究還是要有一個主人的。
三個月後,趙王攻下了京都。
那一日。
京城門戶大開。
所有人都跪地迎接趙王返京。
他騎著高頭大馬,得意洋洋地一路前往禁宮。
禁宮早已被控制。
皇帝並沒有逃。
他坐在龍椅上,如孤家寡人一般,一臉肅殺地看著自己曾經看不起的趙王。
趙王將文武百官挾持而來,手中舉著一份矯詔痛斥皇帝的倒行逆施之舉。
皇帝已沒有力氣發怒。
他冷冷道:「昔日,你跪在我腳下搖尾乞憐,只求我能對你委以重任,可賤種就是賤種,永遠不會知恩圖報。」
趙王大怒。
他這許多時日,被眾人簇擁著,指哪兒打哪兒,膽氣猛增。
他驀地拔出長劍,刺中皇帝心窩。
鮮血濺了他一臉。
他伸出舌頭舔了舔,一臉獰笑。
「陛下的血原來也是腥的,哈哈哈哈哈!呃……」
他低下頭,不敢置信地看著自己的心口。
那裡有一個劍尖露了出來。
他回眸,便看到了自己最器重的神將。
那神將將頭盔一扔,臉上的易容膏搓去,便露出了一張熟悉的臉——長公主。
長公主冷冷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她拔出長劍。
趙王豁然倒下,滿臉不敢置信。
皇帝心口的劍隨著趙王倒下, 也被猛地拔出。
他看到了長公主,死死地盯著她, 嘴唇翕動。
他說:「長姐,好算計……恭喜長姐……得證……預言……」
皇帝轟然倒下,砸在了趙王的身體上。
群臣嚇了一跳。
紛紛退開。
只有長公主紋絲不動。
爭奪皇位的兩個人死了。
皇位空了出來。
大殿中人人面面相覷。
我從屏風後跑出,猛地跪在長公主面前,高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微臣恭迎女帝陛下!」
群臣互看一眼。
大概發覺那些拿著兵器的將士對此毫不驚訝, 隱隱是以長公主為首。
他們立刻識趣地跪了下去。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而那些拿著刀劍的將軍,此時也才跪了下去。
高呼萬歲。
22
女帝登基,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我從長公主府遷居宮中, 住在玉秀宮,打開門就能看出御花園的美景。
我和女帝都贏了。
我將趙王妃宋清拉下高位。
而她也終於殺了皇帝, 為夫君和女兒都報了仇。
我與她惺惺相惜, 互相扶持,從不相疑。
我與她打賭,只要能讓王妃認我為養女, 她便助我一臂之力。
我做到了,而她回贈我的是公主之位。
我攪得趙王府雞犬不寧,她暗地裡派人殺光了洗劫村莊的匪徒, 用自己人冒充匪徒, 誰為富不仁就搶誰, 積累了大批財富。
就是靠著這些財富養兵,練兵,打好了造反的基礎。
而趙王只是一個傀儡。
用他的嘴, 讓皇帝一點點喪失民心。
而她一點點地利用國師的預言,翻覆人心, 最終眾望所歸。
她被刺殺時, 我流的淚是真心的。
可她讓我走, 讓我去找皇帝, 同樣的話說了兩遍。
我便知道,即便我心中有萬千疑問,我也要將她的話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
萬幸, 我賭對了。
皇帝想殺她。
她心知肚明, 便將計就計,假死脫身,與軍隊會和, 與諸王談判,打下了半壁江山。
而我, 則在京城吸引皇帝的注意力,讓他以為自己終於除了多年宿敵,可以專心應對造反。
我們都贏了。
而如今, 家仇已報,該國讎了。
「母皇,下一步該打哪兒。」
「好孩子, 過來,跟我看,這裡便是蠻夷,下一步, 我們要打的是這裡!」
若山河破碎,便以我血薦軒轅。
若山河無恙,便以此生慰民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