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每天喝2至3升的水
▸水分幫助身體營養素利用及代謝體內廢物,缺水會增加疼痛敏感性,特別是老年族群。足夠水分亦可與水溶性纖維結合以軟化糞便,更容易排泄、預防便秘。
5.少吃過度加工食品、含有添加糖的食品、油炸食物;避免過量飲酒及咖啡因
▸過度加工食品如碳酸飲料、包裝零食、泡麵、加工肉品、加工素料等,熱量密度高、質地精製,且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鹽、糖、食品添加物、低纖維。過量攝取容易導致肥胖,促使脂肪細胞釋放發炎因子,亦會使腸道菌群失衡,增加發炎反應,使疼痛問題惡化。
▸酒精男性每日不宜超過2杯,女性不超過1杯(每杯酒精10公克)。
▸咖啡因每天不超過300毫克(約1杯大杯美式咖啡),且避免午後飲用。
擺脫疼痛藥物依賴 建立健康飲食生活習慣很重要
慢性疼痛患者常因害怕疼痛而避免運動,董氏基金會提醒久坐不動會讓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甚至加重疼痛問題。適度運動不僅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力量,還能幫助穩定情緒及減少憂鬱,並維持理想體重以避免過重或肥胖。此外,慢性疼痛亦可能由睡眠不佳等因素引起,充足的睡眠能讓身體修復、減少發炎、調節情緒等,是緩解疼痛的重要一環。
疼痛超過3個月時,不應只是依賴止痛藥,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再次呼籲應善用疼痛管理飲食技巧並避免久坐,可跟醫事人員討論自身合宜的運動。健康的飲食生活方式不僅可以緩解不適,還能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