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馬營河峽谷。圖源:圖蟲創意授權
漢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當漢朝使者張騫穿越秦隴大地,第一次出使西域時,匈奴人將他們一行人抓獲,迫使張騫留居匈奴十年之久。
匈奴單于氣焰囂張地對張騫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
張騫被困期間,匈奴人對他進行各種威逼利誘,還讓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但張騫始終不辱使命,後來逃出匈奴領地,繼續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務。
當時,張騫出使的目的,是為了勸說逃到伊犁河谷的大月氏與漢軍聯合攻打匈奴。這個聯盟最終未能實現,但雄心壯志的漢武帝已經利用文景之治積攢的家底,派大軍向匈奴發起了反攻。
漢武帝元朔年間(公元前128年—公元前123年),在衛青等名將的率領下,漢軍接連發動河南之戰與漠南之戰,取得大勝。匈奴人失去了自秦末以來占據的河南地(河套以南之地),對關中地區的威脅大大減弱。
此時,漢武帝將目光投向西邊,將地圖上的坐標推向了溝通中原和西域的河西地帶。而在大舅子衛青之後,漢武帝又發掘了一名能征善戰的少年天才。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小時候過著貧賤艱苦的生活,卻「少言不泄,有氣敢往」,也就是人狠話少,平時常練習騎馬射箭,做事勇猛果敢。
皇后衛子夫得寵後,衛、霍兩家跟著沾光。少年霍去病得以入朝為侍中,相當於皇帝的貼身侍衛,他也和舅舅衛青一樣成為皇帝面前的紅人。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年僅18歲的霍去病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一戰成名。此戰,霍去病帶領八百騎兵長途奔襲,追擊匈奴單于叔父所部,「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
霍去病凱旋後,漢武帝對他大加讚賞,當即封他為冠軍侯。
多才多藝的漢武帝有意親自培養這個奇才,要讓小霍跟他學習孫子、吳起的兵法。霍去病卻有些不屑,說:「行軍打仗看戰略方針就夠了,何必學習古人的兵法。」
後來有一次,漢武帝要為霍去病建造住宅,作為賞賜。霍去病豪邁地回答說:「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
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與祁連山產生了宿命般的聯繫。
這一年春,漢武帝任命20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軍出隴西,出擊匈奴渾邪王、休屠王部。當時,河西的匈奴人以焉支山為界,東部歸休屠王管轄,西部歸渾邪王管轄。
霍去病的軍隊過焉支山千餘里,速戰速決,轉戰六日,殺匈奴折蘭王,斬盧胡王,俘虜渾邪王子和一眾匈奴貴族,繳獲休屠王祭天的金人,斬首八千餘級,如入無人之境。
焉支山屬於祁連山支脈,坐落在河西走廊峰腰地帶的甘涼交界處。一說焉支山上長有一種草,匈奴人采之用作婦女的化妝品,因此稱為「胭脂山」,另一說,匈奴單于的妻子稱為「閼氏」,匈奴人以相同的讀音作為山的名稱,所以叫「焉支山」。
霍去病初戰告捷,作為漢軍收復河西地的第一階段,揭開了漢匈河西之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