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第一家族:宋元之戰,八萬族人捨生取義,隱忍五百年再崛起

2025-01-28     花峰婉     反饋
3/3
如今廣州高第街

年幼喪父生活困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許拜庭的父親許永名是許家第一個從廣東汕頭溝南許地背井離鄉來到廣州府闖蕩的漢子。此時,他已經30歲。在廣州摸爬滾打了十幾年,手上漸漸有了些積蓄。有了錢,就有了底氣,也就有了在廣州成家的勇氣。金錢與勇氣,讓他在40歲娶了一位17歲的黃家姑娘。老夫少妻,婚後相當融洽。黃氏為他接連生了三個兒子。就在大兒子許拜庭10歲時,父親許永名走到生命的盡頭。家裡失去頂樑柱,孩子還小,黃氏知道憑自己難以養活三個兒子。於是,她寄希望於丈夫許永名的老家能有繼承的家產,也可緩一時之需。孰料,當黃氏帶著孩子回到溝南許地,這才發現與她結婚十多年,恩愛無比的死鬼丈夫竟然在家鄉早已有髮妻。

黃氏難以忍受,一氣之下帶著三個孩子又返回廣州。她只能尋求娘家哥哥的幫助。在舅舅的幫助下,許拜庭到了一董姓鹽商那裡做了一名童工。雖然,工錢極微薄,但至少為家裡省了一口嚼穀,還可補貼家用。他知道這次機會來之不易,所以,每次都全力以赴完成老闆交代的工作。這讓他取得了老闆的信任。很快,老闆就放心地讓他出海收購鹽。

海上風浪瞬息萬變,對出海收購鹽的船隻及船員是非常危險的。但鹽的高額利潤又吸引著這些人不顧生命危險去搏上一搏。幸運的是,許拜庭一直沒有遇到過大的危險,都能圓滿完成老闆交代的購鹽任務。然而,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這一次,許拜庭就遇到了人生中一次極大的考驗。

一次,廣州存鹽急缺,老闆急派許拜庭前去購鹽。這次,還有同行的另外兩艘貨船。他們從出海直到裝滿船艙一直都是順順利利的。就在他們高興地滿載而歸時,海上突然襲來一場風暴。這場風暴非常猛烈,眨眼之間,與許拜庭同行的兩條船,一條被捲走,一條沉沒。許拜庭船上的夥計也是手足無措,有的人甚至大哭起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許拜庭只能故作鎮定地咆哮起來:「夥計們別無他路,與其等死,不如一搏,可能還有一線生機。」最終,許拜庭與夥計們齊心協力,冒死航行,將鹽成功運回廣州。後來,據史料記載,這場風暴造成當時80多艘商船上的人全部罹難,溺斃人數近2萬。

這船用命換來的鹽為許拜庭帶來了人生飛黃騰達的機會。由於同行的兩條船,一條被捲走,一條沉沒,自然許拜庭的這一船鹽做起了獨市生意。本來鹽的利潤極高,這次又壟斷市場,所以這一偶然的契機讓老闆賺得盆滿缽溢,發了大財。老闆並沒有虧待許拜庭,將部分股份劃到他的名下。就這樣,許拜庭開始出人頭地。廣州鹽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許拜庭這位忠、勇、仁、義的漢子。

之後,許拜庭的名、錢、能力讓他足以有條件獨立出來。於是,他與弟弟許賡榮一起經營起鹽業。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許拜庭自己也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大的福氣。經過他與弟弟的苦心經營,鹽業生意越做越大,財富更是如滾雪球一般。最終,他坐上了兩廣鹽商中的第一把交椅。許拜庭是個男人,有了錢之後,他先娶梁氏女為妻,接著連續買了六個小妾。七個女人先後為他生了11個兒子與8個女兒。

有名,有錢,許拜庭開始向權力邁進。當時,海盜為患,劫掠商船,導致許多地方糧油斷市,物價飛漲,許拜庭抓住時機,自告奮勇向兩廣總督百齡獻計剿匪,並親自招募水勇,遂率軍大敗當時的海盜之首張保仔。張保仔心服口服,自願投誠,並協助許拜庭剿滅其他幾股海匪。許拜庭為朝廷剿滅心頭之患,因功被「晉封中議大夫」,並獲得了議敘「府同知」加一級。許拜庭心裡清楚自己雖有錢,有名,但無知識,註定在官場上走不遠。因此,他將精力傾注於後代,希望他們可以科舉入仕。如果成功,到那時,家族既有錢又有權,才能稱得上權貴之家。

為此,許拜庭毫不吝惜地捐資籌資興辦私塾,並聘請名師教授族內子弟讀書,以成大器。令許拜庭想不到的是,他的大兒子許祥光很快實現了他的夢想。許祥光不負父願,在科舉路上一路披荊斬棘。院試、鄉試、會試,都順風順水。他成為許氏家族第一個中舉的,第一個戴上紅頂官帽的子孫。當兒子成功踏上官場,許拜庭認為他這一輩子的奮鬥值了。

許氏後人人才輩出,兄弟翰林七子登科

許祥光是一個富二代,一個文官,但他絕不是一個文文弱弱的書生。1840年,當英軍逼近廣州城。許祥光聯合廣州愛國士紳,勸捐40萬兩,募集勇士十萬人抵抗英軍。最終,迫使「香港總督」英軍司令文翰在洋行門前貼布告:「嚴禁英人入城」。至今,街坊鄰居間還流傳著許祥光的抗英事跡。

許祥光走入仕途,似乎打開了許家走上這條路的大門。隨後,兒子許應鏘中舉後進入仕途,後被推薦為道員。1885年,法國侵略越南,相繼引發中法大戰。許應鏘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抗戰積極籌集款項,僅十天就籌得十萬兩銀子。在為官期間,許應鏘傳承了祖上清正廉潔的作風。每當有人企圖賄賂他,都會被他義正言辭地拒絕。1895年,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的組織發動下,聯名上書光緒帝,提出變法主張。許應鏘聽聞後,積極支持,並上萬言書痛陳時弊,提出改革的主張。當然,在當時許應鏘的心愿很難實現。

許氏家族後人經過科舉之路走上仕途,走得最遠的當數許拜庭的孫子許應騤與許應鑅親兄弟倆。許氏家族的後人並沒有辜負當年老祖許拜庭的期望。許家相繼出現18位舉人、進士、翰林,其中應駰、應鏘、應鑾、應鏞、應錝、應鍇、應鎔等七人均中舉人,被稱為「七子登科」 。許應騤與許應鑅兄弟倆更是超越這七位堂兄弟。

許應騤曾是有科舉考試以來廣東人充當「會試」總裁的第一人。他又被稱為戊戌變法的「黑旋風」,反對變法的「急先鋒」。因強烈地發對戊戌變法,深得慈禧信賴,被任命為封疆大臣閩浙總督,並被特許「在紫禁城騎馬」,以示優寵。因為許應騤受到慈禧的恩寵,整個許氏家族都感到倍有面。很快,許應騤的一個奇怪行為又打了許氏族人的臉。至今在許氏家族中流傳著這樣一件事。

許應騤的母親並非正室,按照祖上規矩,去世後不能從家廟的中門而出。這讓許應騤相當的惱火。當時身為封疆大吏,一品大員的他朝著族人大吼道:「我可不可以出中門?」眾人忙回道:「一品朝官,當然可以。」不曾料,許應騤突然坐在母親的棺木上,並大喊道:「給我連人帶棺一同抬出中門。」全族人被許應騤這一奇怪的行為當成整懵了。最後,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生一死的兩個人被從家廟中門抬出。

此事讓許應騤對族人非常有意見。後來,他退出政治舞台,回到廣州後,便從許氏族人聚居地高第街搬了出來,並選擇在廣州白鵝潭畔建造了一處頗具規模的「後樂園」。至今在廣州海珠區還有一條街叫「後樂園街」。許家後人曾回憶「許應騤,做人,做事都非常的頑固執拗。在官場上如此,在家裡也是如此。」

許應騤的親哥哥許應鑅雖也曾官拜封疆大吏,但並沒有弟弟那種頑固執拗的秉性。在官場上,他比較小心謹慎,一生「清介自持」,在擔任江蘇按察使時曾因平反百餘件冤案,被當地老百姓譽為「許青天」。之後,他將主要精力傾注於貼近百姓生活的種桑養蠶上,使得自己所管轄地區的百姓相繼擺脫貧窮。

光緒皇帝曾讚揚許應鑅「辦事認真,才長心細,平生清介自持,服官30餘年,俸余周濟貧乏,不置產業,戚里稱美」。晚年回到廣州老家,許應鑅也沒有像弟弟許應騤一樣建造私家園林,而是讓子孫一起擠在祖上留下的宅子裡。

當許應騤與許應鑅退出政治舞台後,晚清政權已苟延殘喘。時局動盪,風雲際會,新舊更替,一場歷史大變革正在醞釀。廣州許氏族人自然難以避開。許氏族人中的新生代也將會陸續踏入歷史變革的潮流中。
呂純弘 • 2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8K次觀看
幸山輪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